香港民間智慧_蛇羮 (鄧穎琳、胡栢澔、李綺雯、謝德熹) 零「蛇」不同的民間智慧 食蛇充分體現了中國「背脊向天,人皆可食。」的飲食文化,蛇羮乃清朝同治年期由廣東太史江孔殷發明的粵菜,傳至本港後被發揚光大,從中可看到「劏蛇的刀功」及「補身、養生」的香港民間智慧。 自六十年代起,食蛇文化在港開始流行。時至今日,除了港人懂得欣賞外,亦不乏外籍人士特地前來品嚐。入行四十三年,在深水埗開店逾三十載,自稱「女蛇后」的周嘉玲表示,早期店鋪食客以港人居多,「近年除了有不少內地自由行旅客到來光顧,也有不少日本及歐美旅客慕名而來,一嚐蛇羮的鮮味。」 劏蛇的智慧 周老闆認同劏蛇及拆蛇的技巧絕對是民間智慧,「直刀、筷子」就可以將整條蛇去皮拆骨,她說,先用剪刀或直刀去劏蛇,由於蛇的筋絡結構複雜,因此需再用削成一半的筷子挑骨,過程一點也不簡單。偶有不慎,便會被未經煮熟的蛇骨所傷,甚至發炎。 饞嘴的智慧 對於老一輩認為食蛇可「補身」一說,周老闆指出蛇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功效,故好處多不勝數,其中一個原因是在去除蛇的內臟後,蛇肉便不含任何脂肪,而蛇皮則含有豐富骨膠原。品嚐蛇羮超過二十年的食客提到,一直食蛇是因為相信其養生之說;但屬於「八十後」的馬先生則表示,從不相信「補身」之說,他是因為蛇羮味美才食。有首次品嚐蛇羮的食客胡先生表示:「出乎意料的是,蛇不但不苦,更有陣陣甘甜的味道。」。 對此,註冊中醫師莊彩夫就表示:「食蛇對身體好。」而且「所有年紀」都適合食用。根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藥典委員會出版的2010年版中國藥典,蛇具有「袪風、通絡、止痙的功效」,有助改善風濕痛症。 繼承與失存 當被問及蛇店的繼承及未來發展時,周老闆認為,食蛇這個民間智慧終有一天會消失,但只是時間上的問題。因近年各國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不斷提升,捕蛇在泰國、馬來西亞等地已被禁止,令蛇羮的主要原材料供應量下降,她慨嘆「無貨,怎樣承傳下去?」 為持續發展及推廣食蛇文化,她也會不時推出新產品來吸引新食客,如適合夏天飲用的蛇龜湯及蛇宴,希望世界各地的人都能接受及體驗食蛇的好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