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民間智慧-《一肚怨氣無得吐 民間智慧助發洩》

記者:潘子鋒,王志鵬,陳嘉慧,余天祐 


聯合國於2013年發表第二份全球開心指數調查報告顯示,香港排第64位,排名比其他亞洲城市低。雖然近年社會矛盾加劇,遊行不斷,但香港人一直以樂觀見稱,懂得苦中作樂。位於鬧市的銅鑼灣鵝頸橋底,是發洩怨氣的重地,體現了港人表達憤怒時「和理非非」的民間智慧。

 

「打小人」是源自驚蟄的「祭白虎」,後來有人將「打小人」變成發洩不滿的途徑。早前有研究指出,打小人的次數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。在鵝頸橋底「打小人」已16年的趙女士說,任何事也可幫人「打」。有人「打」政府,但多數人都是「打」上司。

 

剛「打」完小人的羅同學指,這是她第一次來「打小人」,「打」完後覺得心情順暢。她說,因為學校的人際關係出現問題,所以前來「打小人」,雖然事情不是根本地解決,但心理上是舒服一些。她表示,曾經對朋友傾訴,但作用不大,又認為「打小人」的儀式在形式上發洩了不滿,有助宣洩內心的不滿。

 

近年,此民間議式吸引不少旅客慕名而來。來自美國紐約的Rachel指,經朋友的介紹來「打小人」,她覺得「打小人」是香港具代表性的活動,又表示「打小人」十分有趣。Rachel認為,「打小人」給予她正能量。

 

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有研究指出,「打小人」有助消解怨氣,讓打者宣洩不滿情緒,心態得以平衡。而近期興起的二次創作,俗稱「惡攪」,亦有異曲同功之妙。

 

二次創作是香港網民將不滿化成幽默的方式。惡攪的對象可以是任何事情,例如特首選戰時的三名候選人。當中以唐英年的惡攪最多,他之前的潛建風波。得到創意力無限的網民垂青,多幅「名作」面世。當選特首的梁振花也不能幸免。這些「潛力圖」眷顧了他們,使他們成了網史上惡攪作品的豐富的兩名候選人。

 

網民的創意除了容易得到共鳴外,亦能在網上社交網站得到很多「讚」。對這樣將不滿化作一笑置之的境界認真高。連唐英年也被網民逗得很開心,不過強調自己只會死一次,不用死太多次。這樣抒發不滿或許會傷害到別人,但和打小人一樣,不會令對方受到肉體上的傷害,可能是樣和諧的方法。不過隨著有人提倡管制二次創作的「網絡23條」,網上二次創作抒發的空間可能會縮小,往後可能未必欣賞到網民的「精彩」改篇。